我有个亲戚很注意养生,为了减肥降脂,每天都用新鲜蔬菜榨汁喝,与此同时控制主食以及其他副食。就这样坚持了很久,但血脂中的胆固醇却仍然居高不下,这是怎么回事呢?
从营养学角度讲,绿叶菜虽然热量低、纤维素高,但其中真正能降脂的成分并不多;从中医角度讲,饮食中缺少能健脾的食物,这反而会促生痰湿,进一步拖垮原本就不好的身体。(脾虚生痰湿,胆固醇属于中医的痰湿)
绿叶类蔬菜,植物固醇含量不高
动物所含的胆固醇可以导致血管硬化,是健康的大敌。对此,有些人为了降低患高胆固醇的风险而不吃肉,还有些已经有高胆固醇问题的人,会像我这位亲戚一样,每天喝一杯蔬菜汁。
事实上,蔬菜汁这类没有“油性”的食物,因为缺少能与胆固醇竞争的“植物固醇”,对胆固醇的清除能力远不如稍有“油性”的食物。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哪种食物的植物固醇含量高呢?这个植物固醇又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
首先,所有植物性食物中都含有“植物固醇”,每种食物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含量的多少。植物固醇在绿叶菜中的含量并不高,相反,黑豆、青豆、紫米、薏仁米、荞麦米、青稞、小米、玉米等食物的植物固醇含量很高。
至于植物固醇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简单来说,植物固醇和动物固醇长得非常像,人吃进含有大量植物固醇的食物后,这些植物固醇会抢占胆固醇受体,此时在吃进的动物固醇,会缺少受体接受而排出体外。
主食健脾提高代谢,并非“洪水猛兽”
《黄帝内经》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伍原则。
中医将五谷排在所有食物之首,五菜排在所有食物最后,自然有其特殊用意。所谓“五谷为养”,养的是中医里最重要的脾,而中医的脾主运化,其中就包括了营养的吸收、废物的排出。
高胆固醇在西医看来是身体代谢出了问题,也就是中医的脾运化失常的结果。试想,如果一个人本来就脾虚,又长期以蔬菜汁代餐,即便在一段时间内有减肥降脂的效果,但很快就会进入平台期,而且往后可能越减越肥,胆固醇也会持续高位。
因为决定胆固醇含量高低的因素,不仅仅是吃进的食物,还有自身合成的原因。我们都知道鸡蛋黄、动物的肝脏富含胆固醇,但按照分类来讲,这些都属于“外源性胆固醇”,约占总胆固醇的30%,另外70%是“内源性胆固醇”,是由身体合成的。
一个健康人的身体非常精妙,会自己均衡内外两种类型的胆固醇,当“外源性胆固醇”吃得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就提升,但如果总是用蔬菜汁代餐,减少了“外源性胆固醇”的摄入,这就会造成两方面影响:一是“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增加,二是加重脾虚,胆固醇代谢降低,在二者叠加下,胆固醇自然居高不下。
况且,“喝鲜榨蔬菜汁”的做法,恰恰属于“寒凉直折阳气”的具体表现,因为能打汁的蔬菜性质普遍偏凉,又没有谷薯这类健脾的食物相佐,所以看似养生的蔬菜汁,其实每天都在伤脾,而胆固醇高这种痰湿的结果,就是脾虚运化无能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