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随性?什么才是真正的“佛系”生活态度?

现在社会上特别流行一个词,就是佛系啥啥啥。

比如楼下的早摊点老板,每天早上就卖100个煎饼,卖完就回家休息,绝不会因为还有生意就继续做,这个老板就叫做佛系老板。比如有些小青年去找工作,单休不接受,加班不接受,工作量太大不接受,哪怕工资低一点没关系,只要能保证吃上饭就行,这种青年就叫做佛系青年。比如我女儿二毛,考试从来不求第一,只要不低于班级平均分就很满足,问起她,她就自称是佛系少年。

诸如此类,林林总总。反正不努力做事,但也对结果要求没有那么高的人,人们对他们的评价都是“很佛系”。

我认真的。我真的认为这种对物质要求不高,比较随性的生活态度,完全没问题。它是一种选择,没有对错。只要当事人认为这样做,自己舒服自在,那就可以了,对社会和谐稳定也没有损害。但我唯一要斗胆地提出一个不成熟的小想法就是:这种随性,不是佛系。

佛系里,从来没有做事做到一半就好,其他随便的态度。相反,佛法里再三强调的,一直都是要努力精进。所谓的佛系,只是指对结果的不执著。

佛教的经典《唯论三十论》:“勤谓精进,于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悍为性,对治懈怠,满善为业。”也就是说,精进,就是对于善的事情要坚决修行,对于恶的事情要坚决断弃,以勇健强悍之心,克治自己的懈怠心理,从而完善自己。

《成唯识论》道:“勇表胜进,悍表精纯。”勇是一种前进的动力,而悍是意志精纯无杂。

“勇乃是一种克服惰性的自策发力,而悍乃是无所畏惧,忍劳耐倦的意志力。”

这种精神,我们在古代的高僧大德中可以看到,像玄奘大师历尽艰难险阻,克服常人所难以想象的种种困境,前往印度求学取经,而在印度求学中,又以其勇猛精进之心,成为印度境内第一流的佛教学者,被印度人誉为“大乘天”。又如鉴真大师,为了东渡日本宏法,前后计十二年六次渡海,虽然遭种种失败,即使双目失明,而不退其志,终于六十六高龄时到达日本,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传教士。(《佛教常识》)

由此可见,佛从来没说明明可以投入十分的努力去学习工作,而只用了三分的力气,其他时候都在刷视频,睡懒觉,打游戏的人,是佛系青年。佛对精进的要求已经到了勇悍的地步,别说只用三分了,就算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如果不一直坚持,恐怕都和佛系差得远。

对钱无所谓的态度,更不是佛系逼格。佛教对财物的态度自始至终都是“非善非恶”,佛教认为钱财是必须的,不仅是维持生活的需要,也是弘法修道的资粮。依靠自己正当的劳动获得的财富是佛教所鼓励的。

而在获得财富后,佛教更希望大家能做到广为布施,用钱财去帮助那些贫苦疾难之人,对钱财有舍得和放下的态度。而且越是布施救助,越是行善利他,那么就会源源不断地获得善果的回报,生活更加丰溢富足。

佛教对生活的态度,一向都是非常积极的。佛陀在自己成佛之前,对于自己的进修,也没有一丝的懈怠,甚至可以说是苛刻。

所以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都没关系,那是每个人的权力,别人无权干涉。但是硬往上套佛系,甚至把自己的怠惰美化成佛系,这就不行了,这和谤佛没啥区别。这样很容易误导年轻人对佛教产生误解,以为啥也不干,在家啃老,就是超脱世俗的佛系人生,高级得很,得意洋洋。

但其实呢?懒就是懒,和佛系无关。敢懒就要敢承认,比如像我。懒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不是佛教倡导的。中国自古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不管是道家、儒家还是佛家,从来都是教导年轻人要勇于精进,不能懈怠。

中国之所以可以在当今世界日益强大,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精进努力,勇敢创新的年轻人。如果年轻人都躺平了,还拿佛系掩耳盗铃,不但佛祖看了要生气,国家的未来与前途,也让人担忧啊。我们每个人,可以不必那么优秀,也不必都是社会精英,但最起码要过好自己普通人的生活——秉持善念,努力做事,认真学习,专注耕耘,不执著于结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给与别人更多的帮助。

这,才是真正的佛系,为自己种福田啊。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收藏/分享本篇文章:
本文来自小编搜集整理,不代表健康驱动力立场,转载请注明原出处。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jkqdl.com/11122.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