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虑自有高下之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即为大忧大患,于强者并非致命的重斧,倒可以成为催人奋发、造福民族的契机。有些忧虑没多大意思,却有人跟它掰不开扯不断,让它困扰身心,影响健康,苦不堪言。于是人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去消除无谓的忧虑,可效果总不那么令人满意。
① 欲擒故纵
美国心理学家罗兰德的一项治疗忧虑的措施很独到。他不是让忧虑者不去忧虑,而是让忧虑者来个“欲擒故纵”。每天拿出一段时间专门进行忧虑,即“用忧虑战胜忧虑”。专家们发现,尽情地忧虑一段时间,更能驱除忧虑。这有点像一个人闻了一阵腌白菜味道之后就会停止闻它的情形,也有点像越怕失眠就越失眠,索性就不睡,反倒困意袭来之情形。您怕忧虑的困扰吗?那么好,索性就专心致志地忧虑一会儿。
心理学家建议这样做:平时通过想像、放松、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打断忧虑,告诉自己,会有时间专门去忧虑的。每天专门用于忧虑的时间最好30分钟。专门忧虑时不要坐自己平时常坐的座位,以免以后一坐这座位就产生忧虑,也不要在晚上睡觉前安排专门忧虑。不能“偷工减料”,要保证时间,要专心致志。这样做的结果是,人往往不能一门心思地去忧虑,逐渐地忧虑便悄然消失。
② 转换视角
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伞,二儿子晒盐。为两个儿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忧虑重重。每逢晴天,老太太念叨:这在晴天,伞可不好卖哟。每逢阴天,老太太嘀咕:这阴天下雨的,盐可咋晒?如此忧心忡忡,老太太竟忧虑成疾。两个儿子不知如何是好。幸访得一智者,为老太太出一怪招:“晴天好晒盐,您该为小儿子高兴;阴天好卖伞,你该为大在儿子高兴。如此转念一想,保您忧虑全消。”老太太依计而行,果真无忧无虑心宽体健起来。
心理卫生专家忠告人们:“当人在审察、思考、评价客观事物或情境时,要注意从多方面看待问题,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果从另一角度来看,就可能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的情绪能转化为积极的情绪。”这便是“转换视角法”的妙处。原本,事情常有两面理,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总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何必非把一件事情想得那么糟不可?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凡事只要换个视角,常常会看到另一番情景,何愁不转忧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