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吃饭挑食怎么办?

在一些社交软件上,经常会看到在别的小孩子吃饭的视频下面有家长抱怨自己孩子不好好吃饭。比如说“孩子又瘦又小怎么办?““只吃白米饭,却不吃肉““想让我吃饭?那为什么没有奖励?”

社交软件上的孩子挑食留言

这些故事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家长好不容易费了一大顿力气做了顿饭,ta们却经常就只吃自己喜欢吃的,或根本也不领情。你说ta不饿吧,可是过一会儿发现人家又会找些营养价值很低的零食(如油炸薯片、饮料、糖果、蛋糕等)来饱肚。可怜巴巴的好像没吃饱。

给孩子喂饭

没错,今天我们就要来聊聊孩子的挑食这种行为。其实挑食在2-6岁这个年龄段里并不罕见。根据中国不同的研究调查显示,在全中国不同地区,偏食和挑食的儿童有54%左右。不过如果想改变挑食,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挑食和为什么孩子会挑食。

什么是挑食?

从营养学的角度讲,建议大家少食多餐并且摄取不同类型的食物。也就是说同时有正餐(一日三餐)和中间的一些加餐。选择正确的加餐(如蔬菜水果、奶类等)有助于摄取更多的营养素。然而选择营养价值较低的加餐 (如薯片)反而会增加儿童肥胖率。

而挑食通常是指小孩避免或只吃某种/某类食物的行为。2到6岁这个年龄段正是孩子们发展自己吃饭的技巧,接受新的食物,并且增长独立性的年龄段。如果想避免挑食,那就一定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为什么会挑食?

孩子挑食可以和很多因素有关

1,天生/基因:有实验表明,很多小孩子天生就喜欢甜的,不喜欢苦的。

2,家长的影响:家长自己本身就有一些喜欢/不喜欢的食物,小孩就会听到并且跟从家长的做法。而且现在家长普遍工作较忙,在给孩子做饭上的精力就会有限,因此食物的种类就很少,从而导致孩子没有探索其他食物的兴趣。

3,同龄人的影响:在幼儿园,看到别的小朋友不吃 自己可能也会跟着不吃;反而会跟着别人吃一些营养价值低的零食,例如油炸薯片。

4,用餐习惯:在吃饭的时候会开着电视从而分散注意力,导致吃饭时间会拖太久,拖着拖着孩子就不想吃了。或者家长/长辈喂饭,小孩已经形成习惯,变成被动进食。

5,媒体的影响:电视上经常会播放高甜度/高脂肪零食的广告,配的是吸引小朋友的动画片。他们可能觉得广告里的食物更好吃。

有些疾病也会和孩子挑食有关,但这并不在本次的科普范围内。面对基因和媒体这两点因素我们的能力的确有限,但是可以尽力的去调整家长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可以尝试下以下等日常小技巧:

家长的影响

a)  父母要做一个好的榜样。要起到好的带头作用才能让孩子学习到正面的习惯。家长自己也要积极尝试自己不熟悉的食物。

b)  父母也可以多在食物上下些功夫。每天准备不同的食物给孩子尝试,并且合理搭配营养均衡。每一种的分量不需要太大,但是可以增加种类,这样孩子可以吃到更多品种。每次可以提供少量新的食物,并与孩子熟悉的食物放在一起。

用餐习惯

a) 让孩子一起参与准备食物的这件事当中,比如带孩子一起去买食材,洗菜,切菜。增加了参与感ta们就会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事情,就会对不同食物有更多的兴趣。

b) 增加家人一起共餐的时间。不仅增进了感情还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饮食习惯。吃饭的时候也不要打开电视或者刷手机,这样可以让孩子更专心在感受食物上。

有哪些事不能做呢?

当然,在饮食习惯的改变上也有一些小小的“禁区”:

a)不要用其他的食物诱导孩子吃饭。比如:“你吃一口蔬菜妈妈就给你吃一块糖”。这样只会导致孩子更喜欢吃糖却更讨厌吃这个蔬菜。

b)不要孩子不吃某种食物就再也不给孩子吃。至少要尝试着给孩子同一种食物10次左右才能考虑放弃,因为孩子在接受这种食物之前必须要慢慢的熟悉它。可以每次都变换不同的花样(比如烤菜,炒菜,炖菜),或是买一些不同形状的模具把食物做成另一个图案(比如做成小恐龙样式的菜)。

读到这里,也许你不难发现其实这些小技巧就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在儿童饮食上,很多人都光注重孩子吃了什么而却忽视了孩子如何去吃、为什么去选择等行为上的改变。然而,饮食行为和习惯往往决定了孩子具体吃了什么。当然,也要记得的是所有改变都是需要时间的,这个过程非常需要爸爸妈妈耐心的尝试与陪伴。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收藏/分享本篇文章:
本文来自小编搜集整理,不代表健康驱动力立场,转载请注明原出处。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jkqdl.com/3090.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