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容易焦虑的人自救方法

今天想谈一谈心里话:屏幕前的你,最近焦虑过吗,你是怎么度过那些焦虑日子的?

我是个挺容易焦虑的人。在我最感到焦虑的时刻,我对自己灰心,对他人灰心,也会对行业灰心。这种灰心和焦虑,不仅来自于自身,也来自于外界。

极度容易焦虑的人自救方法

当然,我想明白了,焦虑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陷在焦虑的情绪当中,行动才是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要力所能及的让自己开心起来,所以在吃的喝的方面我会对自己宽裕,毕竟如果这种方式能够令自己开心的话,就是一种最省心的让心情变好的方式了。

01

在各种试图用来恢复心情的方式中,不要去碰一样东西,它叫抖音。我不知道为什么在一篇文章里,偏要要专门去针对抖音——可能就只是因为在这么多的娱乐形式中,抖音是最明显能够激增我焦虑的吧。

老实讲,我太恶心抖音—-或者本质讲,我恶心的是自己,因为那“恶心”是我自找的吧。抖音上翻到的大多数东西,太令人浮躁,那些东西会激起我内心无比的焦虑。

心情好的时候,刷一刷,确实能够获得一些感官快乐。郁闷的时候,刷一刷,它会把人的郁闷放大,它会把人的绝望放大。因为人心情差的时候,满眼看到的都是对比—-抖音能够无限放大你和这个世界的对比。

02

稍微降低自己的期许,让自己进入最低限度的有效行动。

如果你抱着的依然是之前那种期许和高度期望,那么你行动的过程也依然会障碍重重,这障碍来自于你的心气,来自于你不时的唉声叹气,搞不好又因为对自己不满意半途而废了。

告诉自己,只需要做到最低限度的有效行动就行了。比如,有时候我修改文章,一想到文章发出去之后,读者可能会不喜欢,焦虑一准就上身。但是该修改还是得修改啊,我怎么办呢?

我告诉自己,先别想那么多,第一篇的修改,只需要从头到尾挨字把全文看完,挑出其中的错别字就可以了。挑出错别字,就是我的整个修改文章活动中的最低限度的有效行动,这是我能够做到的。

一旦有了最低限度的有效行动,人就能够被代入进去,人的焦虑状态就得以打破。并且人一旦产生行动之后,情随境转,心情心境以及注意力都会产生变化,它们不再停滞于原来的焦虑状态,而是流动了起来。

人焦虑的时候确实不好受,但是好消息是,我不止一次的发现:只要工作有进展、行动有进展,这种焦虑的情绪立马就能削减大半。这个观察,让我在每次遇到焦虑的时候,都会有更多的信心让自己积极投入去行动,我相信行动,毕竟我深知并且也无数次验证过—-在行动中能恢复能量。

所以,焦虑的时候,想办法让自己进入最低限度的有效行动,是一个十分有用十分有用的办法。我发现这个技巧真的具有屡试不爽的奇效。

03

写一写也是有用的。把焦虑的内容写到纸上或者电脑上,这样你的焦虑就被“移出”了大脑,从而能够给你释放更多的理性来看待事情本身。

你把焦虑的内容,白纸黑字写出来的时候,相当于就是把焦虑给显性化了,而你的人和这个焦虑情绪本身也拉开了距离,这时候你就能够用第三人称来观察自己的情绪,客观的分析自己的焦虑。

人呢,在同一时间点,要么就是被情绪占据,要么就是被理智所占据,而陷入焦虑情绪中,其实就是焦虑情绪过分占据大脑的状态,这个过度占领,就是霸占。把焦虑的具体内容写下来吧,这是让大脑回归理性,也是回归平衡的一种方式。

04

任何的焦虑,归根到底,其实背后都是恐惧导致的。这恐惧来源于什么?来源于我们的想象,对于未发生的事情的负面想象,并且还是灾难性的想象。就觉得这个事情做不好了,会面临怎样恶劣的结果——人就是被这个想象所吓倒的。

你想一下,你的焦虑是不是这么回事,反正我的焦虑,只要分析,确实每次焦虑背后都能够找到一个想象中的可怕后果。至于想象中的这个可怕后果会不会发生呢?是有可能会发生的,对吧,正因为有可能会发生,我们才会害怕嘛。用“会”和“不会”,这是一种0或1的二元思维思考方式,也是平时我们最不自觉会使用的看待问题的方式,但它是有弊端的。

后来我学习了另一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叫做概率。我发现用概率的视角来看待事情,对缓解人的焦虑也是有一定效果的。比如我们不要去问想象中的可怕后果会不会发生,而是要去问想象中的可怕后果发生的概率有多大?

一旦问出这个问题,我们就能够比较两种损失:1.灾难性想象中的最大损失*事件出现概率;2.焦虑情绪导致的损失*100%。两相对比,我们能够发现,其实我们经常所做是赔本买卖,我们经常会为概率很小的可能性,真实的付出了过多的代价。

05

文章最后,我想说一说我对焦虑的基本态度:再来一次,我还是选择那些会焦虑的日子。

我有过焦虑的日子,也有过长期不焦虑的日子。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更愿意去过那种会存在焦虑的日子,尽管焦虑本身并不会让人感觉好受。的确,深处焦虑的时刻,让人难受——不过好在,和焦虑的长期相处过程中,也被动的学会了一些与之相处的方法,比如以上列举的一些。

在焦虑之中,我幻灭过,绝望过,但这些心理上感受到的“艰难”,却从未有一次真正意义上将我挫败到以至无法再次站起。实际上,每一个阶段过后,总能够发现,那些焦虑是有意义的,熬过来了,人就成长了,也有收获了。正相反,那些长期不焦虑的日子,看似岁月安好,但对我来说,正可能是一种催眠,一种麻木,也可能是一种陷阱。

之前有位仁兄热心肠的说,千万不要停止努力引发的焦虑。对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的,我不想再一次陷入到那种长期焦虑不起来的、低烈度但绵延不绝的丧之中。能对生活中的某些事感到焦虑,说明人对那些事或物是上心的、关心的,否则,对什么都不关心,人是焦虑不起来的。

比起努力过程中的那种焦虑,人最怕的是一种,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成绩搞成这样好不好呀?无所谓,就这样吧,还能咋滴。生活过成这个鬼样,可还行?也还行,不是还活着呢,要求那么多干嘛,随便过就行了。

他们会尽力去避免较真、避免深刻的思考,避免去想自己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应该坚守着怎么样的标准。他们不关注周围人和朋友的发展动态,他们会把自己封闭在舒服区内,只接受令到他们感到舒服的信息。这样的生活,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那不是原地踏步,而是在后撤步,看似什么都无所谓,但其实对什么都很消极,是很可怕的。

从一种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消极生活态度,到变得生活有标准,有着一些自己要去维护的东西的状态,这种转变,需要多久?因人而异。也许,需要一个春夏秋冬。也许,就会长久的处在萧索寂寥的冬日,很久很久的让自己麻木着,没有苏醒的意愿,也难有什么东西能够激起他们苏醒的意愿,自然就难以苏醒。

所谓“难有什么东西能够激起他们苏醒的意愿”,可怕不只是在于外人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好起来,还在于,他们也不知道怎样让自己好起来—-他们已经陷入了一种骨子里不想好起来的境地,乃至于即便他们有时候意识上觉得自己应该试着好起来,其实都没有办法。

没办法怎么办?只能等啊,就像是冬日里等春天的复苏。等多久啊?前面说了,不知道。我很怕很怕这种长久苏醒不过来的日子。

所以,在遇到焦虑的那些时刻,我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有焦虑的日子,和长期焦虑不起来的日子,再次让你选择,你会选哪一个?我的每一次答案都是一样的,我还是会选择那些有焦虑的日子。

这样一想,我就好受多了。并且也知道,当下就是自己的选择,所以,不免就收起自己过多的灰心和抱怨,从而多了一分对眼下的认真。

今天的文章没讲很多干货,就只是分享一些内心的感受,也希望能够安慰到前行中的你,如果你也焦虑过,或者正处在焦虑中。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收藏/分享本篇文章:
本文来自小编搜集整理,不代表健康驱动力立场,转载请注明原出处。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jkqdl.com/6055.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