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运动的几种情况和处理思路

2016年的时候,我儿子一岁多,他那时候就已经学会躺平了。我想要把趴在地上的他拉起来,带出去走路,或者跑跳,他越是不动,我就越是着急。所以在让他运动的过程中我经常需要耗费很大的心力。而他的身体是很诚实的,他会本能地抗拒我让他运动,我们两个人就容易在情绪上抗争。然后这种运动消耗的能量,会比运动本身带来的能量要多。

为什么他就是不爱动呢?我想了想,是因为我不爱动。今天想说的是不爱运动的几种情况和处理思路:

1,当身体里的废物垃圾堆满,超出负荷的时候,人就没有办法动。

可以回忆一下你吃得很撑时的感觉,那时候你除了想要躺平别无所求,当下身体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吃下去的东西消化,吸收,转化为能量。

当身体里大量的气血集中在胃肠道去处理食物的时候,就没有更多能量去供应其他的行为了。那时候我们的脑子也转不动了,也无法去面对工作上的麻烦了,甚至没办法好好和人心平气和的说话了,我们变得容易烦躁。这是身体做出的的自保选择。

偶尔的吃撑不能动是一个临时的现象,长期的不爱动,有可能是因为身体里长期堆满了垃圾。

不爱运动的几种情况和处理思路

这些垃圾包括超过自身需要的食物供给,湿,痰,水饮等等。可能表现出来的症状是:打呼噜(喉咙里一直有痰),皮肤长有青春痘,慢性的湿疹荨麻疹,肚子大,面部和头部出油多,大便长期秘结或者恶臭,口疮,总是头晕(水饮),看舌头可能中后段堆积的舌苔比较厚,手脚心出汗很多,容易口渴,容易吃重口的食物(刺激唤醒没有活力的气血),睡觉总是睡不够,醒不过来,或者醒过来非常累……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这些属于实,就是身体有了不该有的东西,把身体困住了。就像是车开进了一个一座高耸的垃圾山,出不来了。

如果是以实为主且有热的情况(唇舌颜色是红润的,面部有血色,肌肉紧实,手脚温热),这类大人孩子们是可以努力地做运动的,不用担心。大人在态度上稍微强硬一点也没有关系。比如定期去跑步,跳绳,做任何自己喜欢的运动,给自己计划每天做多长时间,坚持下来。

比如之前有一个朋友的方式是每天早上五点把两个孩子们拉起来晨运,有时候是跑,有时候从家里走到菜市场,走一个小时,那一天孩子们的消化和情绪状态都会很好。

当他们跨越自己身体的那条界限的时候,他们在运动中是会感到很舒服放松的,身体里的垃圾也会随着气血的加速循环而代谢出去,并且在情绪状态上他们会感到喜悦有活力。

在运动的同时,要继续坚持反馈式喂养,什么食物吃下去会造成比较多的负担,要做记录,什么食物适合自己,什么食物不适合自己,都要去做观察。

2,当身体里很虚的时候,就像汽车没有油,动起来就是损耗了。

我有一个朋友身材是那种比较干干柴柴的,很瘦,皮肤也有一点干燥,并且她经常会有偏头痛的问题,入睡难,睡着以后的睡眠质量不是太好。性格上她有点大大咧咧,像男性的,厌烦细节的工作和女性化的事务。

这些都说明她的身体是没有被足够的气血和津液滋养的。而津液血液在生理上的作用是让一个人的皮肤滋润有弹性,肌肉充盈,睡眠安稳。在性情上,气血津液充盈的人,比较能享受生活中的细节和小美好,不容易胡思乱想,容易感到内在的满足,哪怕只是做一顿简单的饭,都能很愉悦。

这类情况的大人孩子们,是偏虚,偏寒的,他们的手脚可能偏凉,大便可能是硬的但是不会臭,也可能是溏稀的,也不会太臭,不喜欢多喝水,食欲上要么就是不喜欢吃饭,要么就是一直要吃但是又不长肉,肌肉可能是松垮的,舌头嘴唇的颜色是淡的,皮肤没有太多血色。性情上,可能比较疏离人群,胆小,羞怯。

这类的大人孩子们,要做的更多是静养,也就是阖。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去大自然里,和自然呆在一起。自然里的那种土木之气是可以滋养到身体的。

我记得看过一个电影叫《海蒂和爷爷》,讲的是一个爷爷和一个小女孩生活在阿尔卑斯山上的一间小木屋里。你在电影中可以看到这个孩子的状态是非常健康的,并且你会觉得她虽然没有刻意做什么,就只是她笑容和举止都让你感觉到治愈。这是身心健康的孩子身上自然散发出的能量。

暑假寒假的时候,你完全就可以带孩子在山里的农家乐住几天。当然如果条件不允许,你也可以定期的带孩子去山里,去森林公园,去湖边,去公园里,不需要他们运动,哪怕就只是静静地坐在树下,坐在草地上,深深地呼吸那里的空气,都会有很好的补养效果。

平时在家里的时候,更多的安排孩子休息,安排午睡,早睡,睡足够长的时间。并且要尽可能地排除会干扰到睡眠的事情,比如说看电子产品,去玩那些声光非常强烈的玩具,吃重口味的、添加剂多多的零食等等。

虚寒为主的大人孩子们,在食物方面,不需要像实热孩子那样忌口。他们更需要一些能够补养中下焦的食物,比如每天可以提供一些少量的肉类豆类,杂粮类。但是同时,你提供的食物是尽可能原味的,无添加的,并且要让孩子在吃的时候充分地咀嚼,在咀嚼的过程中,也可以帮助分泌更多津液去吸收其中的营养,咀嚼这个动作也是一个稳固下焦的动作。水果可以吃,但不是必须定点定量的,原则上也是反馈式喂养,根据情况调整。

还有一种临时出现的不爱动的情况是:天气闷热,热的环境会让身体的津液耗干,湿热的气候会让身体的痰湿加重。这也像汽车没有油了一样,但是是可以马上补充的。你可以做的加油方法是:去阴凉干燥的环境,打开空调,补充足够的水。

3,最后想说的是心理层面的活力缺失。

我遇到过一些大人孩子,他们身体上可能表现出来的是阳气不足,但通过我对他们的观察,发现他们身上会有一种类似于被孤立的感受,在行为表现上可能会是:不愿意走入人群,更愿意宅着,不愿意解决问题,更愿意躺平,不愿意挑战的。他们表露情绪高兴的时候,是腼腆地笑,表达委屈的时候,是默默地掉眼泪。

一个被爸爸妈妈无条件爱着的孩子,他在人群中是会感觉到很安全的,就好像是他走到哪里都能感觉到爸爸妈妈把手搭在他的肩膀上给他力量。

而反过来,在没有得到足够力量的爱与支持的时候,我们的内在就会像在一片大海上的孤舟,被风雨吹得战战兢兢,一直在恐慌中,无法勇敢前进。这在身体上表现出来的,就可能是阳气的不足,有时候也伴随一定程度的阴不足(津血的不足)。

就像梯子一样,只有木头的搭建,没有扎实的钉子去固定它,就很容易散架。当我们发现孩子是这种阳不足的状态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对自我的审视和觉察。

我们要问自己的是:

1. 我们为孩子提供的物质,是否是他真正需要的物质?比如衣服,玩具,兴趣班,玩乐机会,食物,营养品,等等等等。他的身体真的需要这些吗?

2. 我们给孩子的关爱,是因为观察到孩子的需要?还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需要和愧疚?

3. 我们是否信任孩子的身体可以本能地处理生理方面的问题?我们是否认为孩子在没有我们的协助时他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4. 我们自己是否在小的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与支持?我们是否想通过某些措施让自己的孩子避免同样的情况?我们的爱是出于担心,还是出于对生命的热爱呢?

5. 我们是否总是希望通过外在的物质或人的肯定来找到自我的价值?让自己感到满足呢?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无论你的童年时期是否有得到过完美的爱和支持,当我们把注意力拉回内在的时候,我们都是可以从自己的内在找到智慧和力量的,这是一定的。无论你曾经对孩子做过什么,怎么吼过他,你也都可以让那些事过去,相信生命都是自带疗愈本能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收藏/分享本篇文章:
本文来自小编搜集整理,不代表健康驱动力立场,转载请注明原出处。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jkqdl.com/6372.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