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钙片补钙需谨慎,中医食疗帮你忙

补钙这事儿我以前就写过,之所以再写,是因为太多老人问补钙的问题,总觉得不吃点儿钙片,就没有做好保健工作。但是,吃钙片=补钙吗?显然这是不能划等号的,否则就没有骨质疏松这个名词了——全民吃钙片,全民骨骼强健。

要想补钙,首先咱得知道钙是啥?怎么才能补上?而钙片又是什么物质,是通过什么原理补钙的?搞不清楚这几个问题,跟风补钙吃钙片,搞不好钙没补成,反而得了各种结石。

吃钙片补钙可能引起结石

吃钙片补钙可能引起结石

吃钙片补钙可能引起结石

中医里是没有钙这个概念的。钙是一种金属元素,是一种单一的矿物质。钙不等于骨头,单吃钙,变不成骨头。钙在骨头里,是以骨钙的形式存在的,或者说,是以骨钙的形式沉积于骨质中。特别是贮存在骨小梁中,可以使骨骼不断增长、增粗、增厚,骨密度增加,骨硬度增大。

因此当一个人出现骨质疏松的时候,医生就会让他补钙,意思就是要增加骨质里的骨钙含量,这样骨头才能坚硬。

然而,吃钙片和增加骨钙含量,根本是两码事儿。因为钙片是吃到肚子里去的,而不是自己直接钻到骨头里去,它要发挥作用必须通过身体的吸收和运化。

钙不溶于水,只溶于酸性液体。因此含钙的食物吃到我们的胃里,是胃酸先把它溶解出来,然后通过小肠吸收到血液中,变成血钙。之后,血钙才能大部分被沉积和储存到骨骼及牙齿中,变为可以坚硬骨质的骨钙。

所以胃酸分泌的量与浓度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着人体钙质的吸收。一个脾胃不好的人,在钙吸收的第一步就失败了,后面全部免谈,吃再多钙片,也枉然。

脾胃好坏影响钙的吸收

脾胃好坏影响钙的吸收

即使钙片已经变成了血钙,但也不是所有血钙都可以被吸收到骨骼中的,因为在“血钙转骨钙”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镁”。

“当钙被吸收进入到血液中后,镁元素就像个搬运工,不断地将钙吸收进骨骼,直到骨骼不再缺钙为止;如果血液中还有多余的钙,镁元素又能将其‘请’出体外,避免钙沉积到其他地方,这个在生物学上叫做‘拮抗’,以解决钙的安全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光补了钙没用,你还得同时补镁。如果镁不到位,血钙也没办法变成骨钙,还是白忙活一场。可见:如果要吃钙片,也要吃含镁的钙片,纯钙的没用。

吃食物也是一样,含钙高的食物必须配搭含镁高的食物,这样二者才能协同作战,一起补充我们的骨钙。

从现代营养学角度看,以下是含钙量高的食物:

1、奶类和奶制品,比如牛奶、羊奶、酸奶、奶酪等。

2、豆类和豆制品,比如黄豆、黑豆、绿豆、红豆、豆腐、豆浆等。

3、绿色的蔬菜,比如油菜、韭菜、芹菜、绿颜色的白菜等。

4、肉类、蛋类和海鲜,比如牛肉、羊肉、猪肉、鱼肉、虾皮、鸡蛋、鸭蛋等。

以下是含镁量高的食物:

1、全谷类的食物,比如玉米、燕麦、荞麦、大麦等。

2、坚果类的食物,比如核桃、榛子、开心果、松子等。

3、肉类的食物,比如瘦猪肉、瘦牛肉、瘦羊肉等。

4、豆类的食物,比如黄豆、黑豆、红豆、绿豆等。

一对比就能看出,所谓现代营养学讲的高钙高镁的食物,就是我们平时吃的东西,根本没啥稀奇。

其中的五谷杂粮、豆类、坚果、瘦肉、蛋,不就是中医里最常见的补益脾肾的食物么,这些平常的食物中已经含有足够丰富的营养,完全可以满足人体所需,并不需要单独补钙或者补镁。

中医认为,肾主骨,主髓。要想骨骼健壮、硬度增强,就得从滋补脾肾入手,再无他法。所谓肾精充足,精可化髓,自成精髓。

这样用食物补钙,不但脾胃无负担,而且也不会造成多余的钙质在血液中沉积,引起结石、高钙血症等其他疾病,真的非常安全。所以别再盲目吃钙片了,就像吃书并不能增长知识一样,钙片到了肚子里还有漫长的转化过程,一步没走好,全盘都拉倒,吃了比不吃还糟糕。

中国人几千年不管是用药还是日常饮食,都没说要把某一种微量元素单独提取出来的,都是整体盘算,配搭使用,促进脏腑功能,以加强气血精津液的转化。这种层次的补益,和单元素的补充,差别也就是你教会孩子一套学习方法,和告诉他一道选择题的答案一样——哪个能真正提高成绩,你自己判断吧。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收藏/分享本篇文章:
本文来自小编搜集整理,不代表健康驱动力立场,转载请注明原出处。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jkqdl.com/11215.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