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的“加减法”

民俗讲“小雪封地,大雪封河”,言下之意就是大雪之后,天气更冷,降雪也会增多。

大雪时节

都说“瑞雪兆丰年”,适时的冬雪为植被的“冬藏”提供了便利,一来积雪给地面保温,给植被创造了良好的越冬条件,二来积雪在融化后,还能给植被提供水分,所以农谚有“麦盖三床被,枕着馒头睡”之说。

人与自然界的规律同频共振,大雪前后,人体也进入了封藏,也就是中医讲的“冬主藏”。这个“藏”包含了两层意思,一个是减少消耗,另一个是增加补充。

减少消耗是“减法”

《黄帝内经》讲:“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早卧晚起,无扰乎阳”意思是早睡晚起,随着太阳升降来调整作息,因为冬天自然界和人体的阳气都弱,而太阳是阳气的源泉,所谓“万物生长靠太阳”,所以在作息安排上,要最大限度地跟随太阳的节律。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就是冬天不要大汗,不要过度运动,不要让毛孔大开而受寒,因为人的生命就像一根燃烧的蜡烛,蜡烛的长短粗细决定了火苗的燃烧时间,冬天就要调暗火苗,让身体代谢降下来,这样才能保证火苗的燃烧时间更长。

世界范围内的长寿地区,多是四季分明的气候。寒冷的冬天给这里的人们提供了节约蜡烛的机会,比如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天有“猫冬”的习惯,这里的人在冬天除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外,很少外出,甚至就蜷缩在热炕上,看似比南方人要懒,实则是在对《黄帝内经》“冬三月”养生的践行。

增加补给是做“加法”

单纯地做“减法”毕竟是消极的做法,更重要的是,现在人已经很难再做“减法”了。毕竟,生活压力并不会因为冬天的到来而降低,生命的火苗一年四季都烧得很旺,不仅做不到“使志若伏若匿”的清心寡欲,连生活方式也在对抗“冬藏”规律。

比如居室温度过高,像春夏一样搅扰得阳气蠢蠢欲动;比如年节聚会推杯换盏,借酒力助燃火苗;再比如以健康为名的过度运动,为了谋生不得不早起,披星戴月……这些都在消耗本该蛰伏的阳气,使身体无法遵循“冬藏”规律。

为此,有些人明明住在四季分明的地方,却无法享受大自然赠与的“冬藏”机会,无法避免生命的蜡烛提前烧光,这个时候就必须借助中医的“秋冬补阴”来做“加法”了。

这个“阴”就是身体的蜡烛,补阴则相当于夯实身体的物质基础,而身体的各项功能由物质基础转化而成。也就是说,阴越充足越结实,越能转化为旺盛的阳气。中医讲“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冬天补阴就是为功能的转化打基础。

那么,具体该怎么补呢?

这就要落实到中医的补肾精和养肝血上。中医讲“女子以肝为先天,男子以肾为先天”,意思是肝血和肾精分别是男女的生命根基,而肝血和肾精互相依存、转化,所以历朝历代的中医用来冬天补益的药食,始终离不开阿胶、黄精、桑葚、枸杞等物,因为它们兼顾到了肝、肾这两个生命之根。

冬季进补

对于男女这两个不同的群体来讲,尽管两者消耗蜡烛的方式不同,但最终都会不约而同地面临“血虚精亏”,所以只有利用“冬藏”之际,借助药物或食物的力量及时补肝血、益肾精,完成对人体的“冬灌”“培根”。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收藏/分享本篇文章:
本文来自小编搜集整理,不代表健康驱动力立场,转载请注明原出处。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jkqdl.com/11673.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