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保持健康的饮食原则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不能再“好好”吃饭了。为什么?因为脾胃也老了,它们负担不起啊。

在中医里,什么年龄吃什么饭,这都是有讲究的。比如一岁之内,母乳就是最好的粮食,而一岁之后,就要断奶,改吃容易烂的食物。在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期,我们就是可以大鱼大肉,烧烤加自助。但是一旦到了中年之后,就要适度饮食,少肥甘油腻。进入老年呢?那就更要谨守清淡少油、少食多餐的原则,切不可再“好好”吃饭了。

《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

什么叫“饮食有节”?就是饮食要有节制,不能随意好吃好喝了。现在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大都非常好,饮食无忧。儿女孝顺的,还会买很多营养品给父母。所以吃得好,吃得太饱,反而成了大多数老年人的健康隐患。

为什么会这样?你们想啊,我们的脾胃跟着我们造了几十年,到老了,它们还能保持正常运转已是不易,脾胃强健?不存在的。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三餐都好好吃,都吃得很隆重,都吃得饱饱的,那脾胃哪儿能受得了?就像小三轮,蹬了几十年,所有的关节都老化了,螺丝也松了,还扛得住一天三吨的货往上撂?别说跑了,就连不散架都难。

人身根本有二:一为先天,一为后天。后天之本“必得脾之充养,始能源泉不竭”。脾胃要是负担重,不但不能充养气血,还会导致饮食积滞,出现各种疾病。

所以老年人养生,别急着枸杞泡人参,也别急着八段锦、广场舞,第一要务就是顾护脾胃,千万杜绝“饮食自倍”和“膏粱厚味”给脾胃带来的损伤。

《寿亲养老新书》云:“高年之人,其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之资气血。若生冷无节,饮食失宜,调停无度,会成疾患。”

老年人日常吃饭,以少食多餐为宜,一天最好6顿,三餐以平常饭菜为主,吃到7分饱,然后在上午、下午、睡前都各加餐一些小食。

比如:上午在早、午饭之间,吃点儿饼干、少许水果。下午睡觉醒来,喝一杯红或者豆浆,再加一块米糕、小点心。晚上8、9点钟,可以吃一小碗桂圆大枣莲子汤,补血安神,以助睡眠

三餐最好荤素搭配,像鱼虾肉之类的,少吃一点就可以了,多吃反而耗气。生鱼片、沙拉这类生冷的东西,更是最好别碰,那就不是中国人的吃法,不符合中国人的脾胃,再好吃都不能吃。

年纪大了,只要保证基本的饮食即可,不需要追求所谓的高营养。好多病都是吃出来的,看看古人就知道了,地主都比长工走得早。

“有钱难买老来瘦,肥胖是祸不是福”,为什么中国人称老年为暮年?就是因为人老了就像日薄西山,阳气弱阴气重。消化食物都是要耗阳气的,阳气耗得越多,身体就越差,这就是为何“好多病都是吃出来”的原因。

所以各位老人家,从今天开始,就少吃点儿吧。咱做儿女的,也别老劝父母多吃了。清淡少食,这不是对父母的不孝,反而是保护他们微弱的阳气啊。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收藏/分享本篇文章:
本文来自小编搜集整理,不代表健康驱动力立场,转载请注明原出处。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jkqdl.com/13188.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