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身体透支的阳气补回来

阳气是我们的好朋友。早上送孩子去上学,一路上,风寒邪气这些坏分子都在纠缠我们。但我们依然健康,是因为阳气在我们身体的表面,搭建了一道保护屏障。这时候,阳气是身体的卫兵。

中午吃饭的时候,山珍海味,我们都往胃里塞。我们都知道是脾胃消化食物,不知道的是,阳气也出了力,食物才能顺利转化为精微物质,滋养我们的身体。这时候,阳气是身体的小马达。

晚上,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想好好休息一下,但还是要拖着睡意,坚持刷完剧,聊完天。有的时候甚至要熬夜。而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的,其实还是阳气。这时候,阳气是身体的小太阳,要源源不断地为五脏六腑提供能量。

但我们往往会忽略阳气。因为我们把阳气做的这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的,甚至还不知道阳气的存在。所以,有一天,当我们体会到什么是疲劳无力,吃什么都没胃口,反复感冒,整天都没什么精神,月经久久不来或者拖拖拉拉有血块的时候,我们才知道阳气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离开身体了。这时候,我们才开始后悔,明白:一个人对你有多好多重要,当你失去他的时候,你就会有多痛苦。

透支身体的阳气代价不止胃胀胃痛

我记得高中的时候,因为学习压力,冬天就容易生病,要么是嗓子不舒服了,要么是头昏昏沉沉,提不起劲儿。这时候我总想的是,快点好起来吧,好起来就可以好好学习了。

没错,我那时候压根就不认识阳气,不知道要顾护阳气,也想不到要保护好身体,因为身体不好了吃个药就好了啊,学习才是第一位的。但这其实是以透支身体,透支身体的阳气为代价的。这个苦果,要到我多年以后,吃点辣胃就隐隐作痛,吃多一点胃就很胀,大便有时候干硬颜色偏深,有时候又很溏稀才能幡然醒悟。

我感到浑身难受,身体时不时地,就像阴冷潮湿的天气一样,湿哒哒的,脾胃罢工,冒冷汗。我才知道要接触和学习中医,知道什么是“阳气者,若天与日”,知道阳气并不能全天24小时都全身心守护我,知道我们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我是失去了身体的太阳。

选择透支阳气后再补,还是一开始就保护好它?

我们有母亲的本能,会义无反顾地保护自己的孩子。我们有良善的本能,会毫不犹豫地救助弱小。但我们却没有呵护阳气的本能,甚至总是阻止身体保护阳气。

白天,阳气想和太阳一起起床,到体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锻炼锻炼身体,我们却蒙头大睡,把阳气囚禁在身体里。

晚上,阳气想早点回到身体里面休息,好缓解一天的疲劳,补充一下能量,我们却一直熬夜,一直嗨,逼迫阳气陪我们到天明。

熬夜透支阳气

孩子出生前,父母应该先调理好自己的身体,也给阳气一个温馨暖和的家,我们却忽略了,所以孩子出生后会先天肾阳就不足。小孩子开始添加辅食了,那时候阳气也很稚嫩,需要进食容易消化的辅食,比如米油,小面汤,肉泥等等,但我们却给他过量“有营养”的食物。或者小孩生病后,采用错误的方式治疗。这让阳气没有了容身的地方。

历史的错误总是惊人的相似,现实是我们总是要先透支阳气,到他突然有一天离开了,然后才知道要补阳气,要保护好阳气。但如果一开始,我们就主动选择保护好阳气,认认真真地对待这个朋友,生活也许会有另一种可能:至少对很多小孩子来说,就不会有发育迟缓,不长个,不换牙,老是尿床,厌食,甚至患上鼻炎、哮喘等等问题的折磨。

让阳气喜欢你,首先要理解阳气的习惯爱好

阳气是一个健康、阳光、温暖的男孩。他喜欢有规律的生活。比如,早上早早地起床,晚上也一般9—10点就上床睡觉了。比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早晨的太阳

暮春的时候,他喜欢和好朋友一起去洗洗澡,在草地上吹吹风,夕阳西下的时候,唱着歌儿慢慢走回家。他喜欢夜卧早起,也喜欢散步。

夏天,他喜欢听清风鸣蝉,闻闻稻花香。他不喜欢一直待在空调房间,而是喜欢去林子里晒晒太阳,出出汗。

秋天,他喜欢看落日的彩霞和鸟儿一起飞翔,看秋天的江水和天空连成一片。他喜欢收敛自己的神气,喜欢安安静静地待着。

冬天,他喜欢早睡晚起,穿得暖暖和和的,待在温暖的地方。但他也喜欢赏梅,看梅花凌寒绽放。

其次,阳气喜欢运动,但他喜欢那种不过度的运动,比如跑步是慢慢跑这种。其实,他更喜欢行禅、站桩、静坐、瑜伽这些运动,因为做这些运动的时候,他可以把心神都放在自己的身体上,感受自己气血的运行。

阳气喜欢的食物

然后,阳气不喜欢吃油腻的煎炸食物,不喜欢吃冰激凌、喝冷饮,喜欢清淡一点的,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当地的应季的蔬菜或者水果。蔬菜他更喜欢绿叶子多一点的,而水果他会试着吃一点点,不过度。

还有,他喜欢三餐都定时,如果哪天心情不好了,他也会考虑少吃点,或者偶尔有那么一顿,他也会不想吃饭。

如果我们能多理解多包容他一点,阳气也许就会喜欢上我们,死心塌地地守护我们了。

让阳气喜欢你,也还要适当补一补

阴雨绵绵,或者是潮湿难耐的天气里,如果突然晴空万里,身体的感受是什么呢?是不是会突然心胸开阔,豁然开朗,整个人的精气神都特别舒畅?补阳气,就有这个效果。因为要应对阳气不足的现实和现状,我们为了维持和阳气的友谊,也要学会补阳气。

1.直接晒太阳。比如,晒晒背,背上是诸阳之会的督脉,它会把太阳的阳气吸收进来,藏到五脏六腑里面。也可以晒晒四肢,把寒气从冰冷的四肢赶出去。

2.把常见物质里的阳气吸收进身体里面。比如,热水袋里的阳气。暖宝宝里面的阳气。艾绒里的阳气。你身体上时常感到冰凉感到寒意的部位,都可以贴着温暖一下。

热水袋驱寒补阳气

3.把阳气吃进身体里。一些入肾补肾的食物,就蕴藏着阳气。比如,可以吃盐水煮核桃、芝麻丸。核桃味甘、性温,可补肾、固精。黑色入肾,芝麻丸就适合补肾。

4.间接晒太阳,做一做艾灸。太阳叫天之阳,艾灸呢叫地之阳,艾灸的感受其实和晒太阳差不多的,只是热会更集中一些。《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意思是说,如果我们要用艾灸来补阳气的话,要隔得稍稍远一点,比如5—10厘米,这样温度就不会那么烫,温温的才能达到补的效果。

最后,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这些,相信我们的身体是聪明的,顺从他的意思来呵护阳气,那么阳气也就会好好守护你了。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收藏/分享本篇文章:
本文来自小编搜集整理,不代表健康驱动力立场,转载请注明原出处。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jkqdl.com/3352.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