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生病如何辨寒热?

最近换季,感冒生病的孩子突然又多起来了。很多妈妈用药或者食疗推拿,却没有什么效果。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还是辨不清寒热,或者压根不辨寒热。

先讲一个我自己曾经草率辨寒热的经历教训。前几年一个冬天,我发烧了。起因是办公室空调暖气比较足,穿得少,但是工作需要一直进出,忽冷忽热,第二天就发烧了。

当时烧得比较高,39℃+,我感觉有些冷,其实对大人来说,这么高的体温,又是冬季,不管寒热都会觉得有点恶寒,但是当时烧得太难受了,就没好好辨证,随手冲了一袋风寒感冒颗粒,捂了一点汗。没想到醒来却烧到了40℃+,人是彻底晕了。

风热错用了风寒药,导致高热津亏,心脾积热,心慌上不来气,嘴边出现了一圈红肿水泡。尤其是心慌太难受了,于是我赶紧熬了一点红枣甘草水,补中生津,喝完好多了。然后再重新辨证:舌红苔黄,舌质偏干,小便短赤,高烧不退,摸了下脉,跳得很快但又有力,此时已经是很明显的表里俱热了。最后折腾了好久好久才最终弄好的。

原本一开始只是单纯的风热束表感冒,用一些简单的辛凉解表药就可以了,但是因为我误用了风寒药,引发了一系列不必要的经历,如果是孩子或者老人用错药,可能就会更严重了。所以在外感的第一时间应该做什么?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辨寒热。

辨寒热前,要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很多妈妈比较容易走进的一个误区就是,对寒热的分辨非常地绝对,比如:认为有清鼻涕就是寒,黄鼻涕就是热。实际上单一的症状通常是没法判定寒热的,都需要综合来看。

感冒生病如何辨寒热

比如,一个孩子有清鼻涕,但是又有小便短赤,喉咙肿痛,舌苔红点,只想喝冷水,食欲旺盛等等这些情况,那么很可能清鼻涕反应的只是有一些轻微的表寒,类似于寒包火的情况,而更多证据却指向一个里热的问题。那么这时候就不能单纯去用温阳散寒的方法,而应该散表寒的同时清里。黄鼻涕也是一样的情况,并不是看到黄鼻涕就能判定是热证,而草率用上一堆清热的食疗或者药。

在辨寒热前,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1.这个鼻涕是全天都黄,还是只有早起是黄的?如果只有早起是黄色,其他时间都是清水样,那也只能说明这个晨起的黄鼻涕是经过了一夜的潴留而变成了黄色,并不绝对代表是热证。

2.这个黄鼻涕代表的热是哪里产生的,是风热束表,还是体内有积食郁热?如果是风热束表,那么更多的会用一些辛凉解表的方法,如果是里热,那么有积食就要清理积食,有其他类型的郁热也可以清热,处理的思路就是有区别的。

所以如果一味按照清鼻涕就是寒,黄鼻涕就是热这么个绝对的思维去处理,往往效果就不会很好,或者容易产生更多的问题。

辨寒热需要综合来看

既然单一症状无法判断,那么就要结合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情绪,舌苔等多方面综合去看。举个例子,吃的方面,突然食欲旺盛,喜欢吃凉的冰的,可能提示有热;食欲低下,喜暖热食,吃了不容易消化,一般偏寒。

但这个单一的吃的方面,也只能代表局部的寒热,我们需要把其他喝水,大小便,睡眠,出汗情况,情绪,舌苔等等,每个方面的点都提炼出来,看看总体走向是寒是热,再去处理,这样捋一遍,基本上大方向就不会错了。

寒热实在辨不清楚怎么办?

用好这4招

很多妈妈的困惑是,理论好像都知道了,但是一看就会,一做就废,实际遇到了还是分不清楚。确实,孩子的情况变化很快,而且往往寒热夹杂,很不明确,讲讲我自己在实践过程中常用的几个思路:

1.如果寒热不明确,首选不需严格辨证的外治法

比如风寒和风热感冒初期,可能症状轻微,都有发热恶寒,咳嗽舌苔都不明显,那么可以用一些推拿,比如解表的穴位,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擦风池等寒热都可用的方法,后背督脉膀胱经吮痧等等。

穴位推拿

开天门

学过经络和刮痧的妈妈应该还有更多的穴位选择,这些方法都有双向调节的作用,不管外感是寒是热,都属于外邪,给邪气一个通道总是没错的,只是要注意,用的时候不要强行追求出痧或者出汗,容易过犹不及。

穴位推拿

推坎宫

2.试探法,选择偏性不大的食疗或药物

寒热实在分辨不了,就不要盲目选用偏性大的食物,可以用一些平和的去边使用边观察,即使用错也不至于有大的问题。比如外感发烧,恶寒无汗,我们可以用点荆芥或者柴胡这种一般寒热都可以用的药,煮水泡个脚,解个表活动一下气血,而不要选择艾草生姜等有明确温阳散寒功效的。

食疗也是,不要上来就生姜红糖水,可以仅仅给喝点热,用这个粥的热量去发点汗试试看,如果喝了热粥出了汗烧就退了,那么说明刚才可能是偏寒的一个外感,可以进一步散散寒。

3.有寒有热的情况下,重点区分一下寒热分别在哪里

这一步适合有点中医基础的妈妈,其实寒热夹杂的情况之所以复杂,主要是分不清寒和热到底来自于哪里。也就是,进一步分一下表里。比如有的孩子发烧流清鼻涕的同时,伴有舌苔厚,口臭,嗓子疼,大便干硬,眼屎等等,虽然这个热属于偏里的一种热,但这个热很可能来自于中焦的积滞,我们只需要去清理积滞自然就可以清热了。

而如果没有明显的积滞,但是伴有咳嗽黄痰,舌红,又是清鼻涕等,这时候的热也属于偏里,可以选一些有清里热成分的药,比如黄芩,连翘等。但是,如果偏体表的部分又有清水鼻涕,那么可以同时加一些散表寒的,比如紫苏,葱白等。也就是说,能够把寒热进一步区分出表里,去分别处理,就又可以解决之前很多的困惑了,当然这一步需要更多的中医基础知识的支撑。

4.在孩子病情浅的情况下,先观察

如果实在都搞不清楚怎么办,还有最后一个办法,就是观察。

在拿不准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处理,仔细观察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清淡饮食不伤害,就是最好的办法。也许初期症状不会很明显,但是慢慢会变得清晰起来,比如舌苔比较滞后,可能会在第二天再显现,到时候也就更容易分辨寒热了。

还有就是要注意精神状态,这是反应孩子病情轻重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出现精神状况很差的情况,无论症状是否看似严重,都该及时就医。

一点小心得送给大家,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尽量避免错误治疗。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收藏/分享本篇文章:
本文来自小编搜集整理,不代表健康驱动力立场,转载请注明原出处。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jkqdl.com/7918.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