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驱动力 中医知识 正文 下一篇:

通过中医辩证用感冒药治好冠心病医案

我跟一位北京的老中医姜维民先生有一面之缘,后来加了微信,但很少联系。近日突然因为一些事情,联系多了起来,每每在电话里就会聊很久,他讲了很多神奇的医案给我听。他有一个坚定的观点:中西医,是不可以随便结合的。

他说现在中医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医生已经不能守住辨证论治的根本,经常会被西医的病名带跑偏。病人一来,报出西医的诊断结果,比如胆囊炎、肝囊肿、冠心病、关节炎,医生的思路就全跟着这些名字跑了,而忘记了一定要四诊合参,再下定论。

他给我讲了一个自己的医案。

二十年前,有一个领导人的秘书突发心绞痛,住到了北京一家有名的西医院。由于病人身份特殊,而且原本计划十天后要随领导人出国访问,所以医院召集了很多西医专家前来会诊,希望保守治疗尽快用药物让病人恢复健康,顺利完成出国任务。

这些西医专家会诊后,都一致认为是冠心病导致的心绞痛,于是按照传统的治疗方法,中西医药都用了,然而三天过去,病人依然胸痛、背痛、短气、乏力,症状几乎没有缓解。此时,眼瞅着出国的时间越来越近,秘书的身体却一直无法康复,那出国访问的任务如何完成呢?因为很多事情都是秘书亲自参与的,这可怎搞?因为之前秘书的病都是姜先生治好的,于是就又找到了姜先生。

姜先生接到消息后,自然不敢懈怠,当即先在电话里询问了情况,由于当时已是晚上,没法再去医院,既然所用的中西药都无效,于是就让病人先停一切药物,只保留吸氧。

第二天中午,姜先生就急匆匆地赶到医院,听了病情介绍,了解到这几天的保守治疗过程,首先使用的是西医扩张血管的药物,症状没有缓解就加大了药量,药量用到极限,症状还是没有缓解,于是就改用了中药 ,诸如速效救心、复方丹参等等,但症状仍然不缓解,医院感到非常棘手。

姜先生是个传统中医,他并没有被冠心病这个病名束缚,而是本本分分地按照四诊合参的中医诊疗方法,进行了整体的辨证。病人当时不仅有胸背闷痛的症状,血压也高。舌苔白腻水滑,脉象略沉,舌质暗红,一派外感寒湿之像。

姜先生沉思了一会儿,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方子:藿香正气软胶囊。然后姜先生嘱咐病人喝下后,就离开了。3个小时后,他接到了秘书亲自打来的电话,说话声音响亮,透着喜悦,说我的胸背疼痛好了!气短也明显改善,不用再吸氧,血压亦恢复正常。于是姜先生又让病人继服了几次藿香正气软胶囊,之后病人痊愈,顺利地跟着领导出国访问。走访了18个国家,整个期间身体状态都非常好,回来后也没有再犯。

藿香正气软胶囊

医院的医生很吃惊,后来通过生病的这位秘书问姜先生,您怎么会想起来给他用藿香正气软胶囊呢,机理何在啊?

姜先生说,病人虽然呈现出心绞痛,但是整体的症状却是寒湿中阻之证。另外经过仔细询问,病人在发病的前一天淋了一场大雨,整个布鞋都湿透了。说到底,其实病人是感冒了,而且是寒湿感冒。可是每个人的身体反应不一样,他受了寒湿后,没有发烧打喷嚏,而是表现为血脉寒凝紧缩。如此一来,必然会引起血流不畅,不通则痛。就好像很多人感冒后会头疼一样,病机不在瘀血,因此光是化瘀没用。

藿香正气温阳化湿,解表温里。表寒一解,经脉温通,血液流畅,疼痛自然消失。另外湿气一除,气机宣发,部像是松了绑,当然呼吸顺畅了。道理说出来特别简单,难就难在了辨证上。

姜先生说,其实这个病仔细想一下,非常平常,但因为病人身份特殊,被各种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后,所有医生的思维都围绕着冠心病这个病名走了,而忘记了守住四诊。

所以中医碰到西医,最怕的就是按病名治病,但是令人扼腕痛惜的是,现在去很多中医院看中医,常常第一个要求就是去化验血,或者拍CT。说的好听,这是中西医结合,用现代先进的医疗检查手段来确定病情,更准确。但其实呢?丢掉了中医最重要的整体辨证观,让中医变成和西医一样的局部诊疗思路,结果就成了:用西医的思维用着中药,跟着症状跑。

那结果怎么可能会好呢?

姜先生的这个案例确实让我大开眼界,也打破了很多固有的东西。中医大道至简,去繁从简。《内经》只有十九病机,《伤寒论》也只有薄薄的一小本。千变万化的病,中医病机都可以归纳为短短几个字,用药也不复杂,真是做到了四两拨千斤。

我希望这个案子可以给各位更多的思考。我们既然学了中医,就要守住中医的道。别在炸酱面馆儿点牛排了,还七分熟,真挺傻的。让中医纯粹地传承下去吧,它不需要和别人结合,就可以,万世为王。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收藏/分享本篇文章:
本文来自小编搜集整理,不代表健康驱动力立场,转载请注明原出处。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jkqdl.com/1583.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