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胃癌最重要的治疗策略

“医生,你快给我看看,我这个胃镜报告写着‘伴癌变’,我这是得癌症了吗?”2016年5月,75岁的刘老师走进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李平主任的诊室,神色慌张。

朋友去世敲响警钟

刘老师在退休前是长乐一所小学的教师,也是国家三级乒乓球运动员和三级裁判员。刘老师对乒乓球的热爱源于年轻的时候在村里教书,没什么业余活动,于是就和同事组织球队,打乒乓球解闷,这一打就跟着了迷一样,直到现在80岁了还在打比赛。

获奖证书

刘老师打乒乓球获得的各种证书和奖杯

他一直觉得自己天天打乒乓球,身体健朗,平常连感冒都很少得,所以一直以来也没做过细致的身体检查。直到5月一位朋友的突然离世,给他敲响了警钟。

刘老师的朋友是因为胃癌去世的,起初只是觉得胃部有点痛,就去乡里的保健所看,拿了点胃药就回家了。过了一段时间,疼痛加剧,食欲越来越差,家人见状赶紧驱车带他去市里医院看。经过问诊和检查,最后的诊断结果是胃癌晚期,肿瘤已经扩散到其他器官。

从查出胃癌晚期到去世,仅仅四个月。

这给刘老师的打击很大,“才短短四个月啊,人就走了。”说这话的时候从刘老师的眼里还能看出震惊和惋惜。“他胃一开始难受的时候其实就是有问题了,可惜大家都没有重视,拖到了晚期。”震惊之余,朋友的去世也让刘老师更重视自己的身体状况。

检查结果大出所料

想起自己上腹闷痛有一段日子了,也是因为觉得没什么大事,就没去医院看。“朋友这突然一走,我就想我也有必要去做个检查,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疼痛。”刘老师马上让女儿陪他去医院约了胃镜检查,过了几天去拿胃镜报告,刘老师看到“伴癌变”三个字吓了一跳,感觉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

“完蛋了完蛋了,医生,您看一下我这是不是得了癌?”走进诊室,刘老师边说边把报告递给李平主任,“我平常都在打乒乓球,身体一直挺好的,只是最近上腹轻微的不舒服,怎么报告上面写着‘伴癌变’呢?”

“老人家先不慌,您说上腹不舒服,具体怎么不舒服?”

“上腹隐隐的痛,一阵一阵的,不会很剧烈。”

看了胃镜和病理报告并给刘老师做了常规体检后,李平主任告诉刘老师:“经常锻炼,感觉身体硬朗不意味着身体就没有生病。因为大多数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食欲不振等不适,跟一般的消化道疾病症状相似,很容易被忽视,您上腹隐痛其实就是身体在给您发预警信号。”

“那我现在是得了癌吗?要怎么办?还能活多久?”

“老人家,您检查得很及时,胃角有个肿瘤,建议您手术拿掉,术后做个病理检查。”

“不行,我听说上了年纪做这么大的手术很危险。医生,还有别的方案吗?”刘老师的女儿问。

李平主任解释道,“75岁的确算得上是高龄手术患者,但是得益于老人家常年打乒乓球,身体素质还不错,应该可以耐受手术。特别是现在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于高龄患者更是理想选择。”

“老人家这次胃镜+病理检查发现胃角溃疡伴癌变,可能是早期胃癌,可以尝试内镜下治疗。但手术治疗是目前最彻底的治疗方案,后期复发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听了李平主任的解释,刘老师及其家人安心很多,经过讨论后决定及早住院手术。

第二天刘老师就住进了医院,做完各种术前检查,黄昌明主任团队给他制定了缜密的手术方案。5月16日刘老师在协和医院胃外科完成了腹腔镜微创手术,肿瘤切除很完整,淋巴结也没有转移,只需要定期门诊随访。

医生也提醒,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胃癌最重要的治疗策略。胃镜检查是最主要和最可靠的筛查与诊断手段。针对年龄大于40岁以上的几类胃癌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1次的胃镜检查:

• 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 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部疾病者;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如长期酗酒,喜食高盐、烧烤、腌制食品者)。

七十五岁的冠军

刘老师术后恢复很快,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筋骨了。出院后不久,球友去探望刘老师,提到他正组队参加一个乒乓球团体赛,但前几天有个人有事退赛了,现在队里缺一个人,想邀请刘老师出战。

“我婉拒了两次,最后答应了。一来是,这段时间的确是手痒,很想打球。二来,手术已经没什么大碍。”刘老师说,“我和球友说,我就去给他凑个人数,保住参赛资格,为了不牵动伤口,到时候难的球我就不接了。”

大家都没料到的是,凭借着精湛的球技,“带伤上阵”的刘老师帮队伍拿下了好几个关键球,把那次比赛的团体冠军揽入怀中。

刘老师手术到现在已经五年多了,没有复发的迹象。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来说,癌症患者在手术后,5年以上未再复发的,即可视为痊愈。

小编忍不住给刘老师点个大大的赞!在此,小编也提醒大家,虽然运动不一定能保证身体不出毛病,但规律的运动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肥胖中风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同时也能帮助大家保持充沛的精力。

小编还想提醒大家,运动时还要注意这4个问题:

01 保持一定频率的运动

美国癌症中心的一项涉及 144 万人的研究表明:“一周内起码要有 5 天、进行 30 分钟以上的中强度运动,才能有效预防癌症”,如果达不到这个频率,一周2次,每次30~60分钟,也是能利于身体健康的。

02 适量运动

就是不过量。怎样才算过量,得看自己的身体状况。运动时身体不感觉难受的运动量就是适量。假如出现以下情况,就说明运动过度,得调整自己的运动量(包括运动方式、时间等)。

• 运动时出现头晕、呼吸困难、精神恍惚等;

• 运动后出现睡眠质量变差、嗜睡、精神萎靡等;

• 运动后感觉身心不能放松,身体持续疲劳、肌肉持续疼痛或出现身体不适等。

Ps:若是觉得身体疲累、不适,也不建议勉强运动哦~

03 注意运动前后拉伸

运动前后的拉伸时间应该要占到全部运动时间的20%,充分的拉伸可以积极调动身体的骨骼和肌肉,使运动更高效;避免受伤以及关节损伤。

04 注意运动的时间

运动要避开两个时间段:

•  饭后1小时内,容易影响消化;

•  睡前1小时内,睡前运动容易兴奋影响入睡。

慢跑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快跟着小编一起动起来吧。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收藏/分享本篇文章:
本文来自小编搜集整理,不代表健康驱动力立场,转载请注明原出处。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jkqdl.com/6067.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