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桂退热颗粒竟然治好了小宝贝的干呕

先来看看今天的案例,来自一位两个月的小婴儿,主诉是干呕。

大便:大便正常。

小便:小便正常。

怕冷怕热:没有特殊的怕冷怕热的表现。

食欲:昨晚吃了两个多小时的母乳才睡着。

睡眠:睡不踏实,有点声音就醒了。以前很容易入睡,这两天母乳喂上两三个小时才睡。

出汗:出汗无异常。

喝水:因为是母乳喂养,没有喝水。

体温有没有哪里异常?手心温度正常,不发烧。

还有没有其他症状?前两天开始偶尔有干呕现象。时不时咳嗽一两声。昨晚发现有鼻塞,咳嗽频率变多,每次咳也就一两声。这段时间家里人都陆续感冒咳嗽,不知道是不是被我们传染,小孩才那么小,担心情况变严重。

接下来开始辨证

第一步,先找出正常的表现

“大便正常”

“小便正常”

“没有怕冷怕热的表现”

“出汗无异常”

“没有喝水”

“手心温度正常,不发热”

第二步,在不正常的症状里,分列表里

表证有:“喷嚏、咳嗽、鼻塞、咳嗽频率变多”

里证有:“睡觉不踏实,有点声音就醒了”

“平时很容易入睡,现在要喂母乳两三个小时才睡”

“干呕”

第三步,综合分析

这个案例里面主要就是表证,喷嚏,咳嗽,鼻塞。这些可以认为是太阳病,通常就是受寒感冒引起的。

里证有睡眠的症状。我们知道睡眠是气血回收到身体里,阳气入阴的一个状态。当上焦有热的时候,气血都聚集在上焦,该往回收的时候回不来,这个就可能影响到睡眠。中焦有热就不用说了,胃不和寝不安,消化问题通常也会在睡眠上表现出一定的症状,比如撅着屁股睡,不停翻滚等等。

目前的里证只有睡眠和干呕,没有其他的里实热的证据,所以我们基本可以排除掉积食里热引起的睡眠问题。主要要关注的是“干呕”,这个需要搞清楚是为什么。

一般出现呕的情况,积食里实热和太阴里虚寒都会呕,但是在这个案例中,没有相应的证据,大便是正常的,不稀,手心也不烫。太阳病的受寒也会呕,但是太阳病的呕,是受寒比较严重的情况,会伴随着怕冷、身体痛、发烧等症状,这个在案例中都没有体现。

于是排除了阳明积食引起的呕,太阴里虚寒的呕和太阳病的呕,只剩下一种可能,就是少阳,所以这个案例的呕,是少阳的证据。这种既有太阳病又有少阳病的情况,我们称为太阳少阳合病。

后来这位妈妈用了柴桂退热颗粒,一天三次,每次半包,吃了两天后,孩子那些不正常的症状都没有了,包括干呕。

明明没有发热,却用了退热的药,而且还治好了,为什么呢?

既有太阳病又有少阳病,我们称为“太阳少阳合病”。之前我们讲过了六纲辨证里的太阳病和少阳病,今天来大概了解一下太阳少阳合病。

太阳少阳合病

复习一下,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每一种情况的处理思路是不同的。

太阳病需要发汗,让气血往上往外,把病邪从表赶出去。少阳病需要疏通气血的阻滞,照顾有点不足的气血津液,让它们该去哪儿就去哪儿。阳明病需要把堵住的东西疏通一下,或者清一清里热。像案例中孩子一样,太阳病同时也有少阳病,那么这两方面都要照顾到。

太阳少阳合病在经方里对应的药是柴胡桂枝汤。实际中比较接近的中成药是柴桂退热颗粒。我们比较来看下柴胡桂枝汤和柴桂退热颗粒的成分,能够更好地理解。

柴桂退热颗粒:柴胡、黄芩、桂枝、白芍、葛根、浮萍、蝉蜕。

柴胡桂枝汤:柴胡、黄芩、桂枝、芍药、人参、炙甘草、半夏、大枣、生姜。

可见主要的结构是一样的,柴胡加黄芩处理少阳病、桂枝加白芍处理太阳病。

但是柴桂退热颗粒加了清热的寒凉药:

浮萍,辛寒。主治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长须发,止消渴。

蝉蜕,甘寒。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止痉。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

案例中用这个中成药只能说是将就,用小柴胡加葱白淡豆豉更好。但是整体来说,只要辨证的大方向是对的,就会有效果。

柴桂退热颗粒,不是针对退烧的

关于柴桂退热颗粒这个药,因为名字里有“退热”两个字,很多人会把它定义为退烧药,认为发烧时才能用。

西医经常会在孩子发烧时开这个药,很多时候也能蒙对,确实有退热效果。但我们学习了它实际对应的病机,就知道其实跟发烧不发烧没有关系,太阳少阳合病时可以用。但要注意的是,单纯太阳病或者单纯少阳病,这个药都是不适合的。

柴桂退热颗粒,什么时候比较适合用呢?实际应用时候,家长可以将孩子的所有症状进行一个六纲的归类,看看是不是既有表证,又有一点往里发展的趋势,还有津液不足和上焦的阻滞。

如果纯粹的只是在太阳的表证,而里热症状、津液不足的症状一点都没有,那这个药就不能用,此时更适合的应该是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一类以辛温解表药为主的药。

如果是热象很明显的阳明证,那这个药也是不适合的,该及时清热的就要及时清热,比如双黄连啊、蒲地蓝啊、板蓝根啊之类。

关于用中成药的啰嗦

只要我们学会辨证,辨证对了,用中成药一样能有效处理很多问题。大人生病也一样,中成药辨证对了一样有效。

用量上,由于中成药生产必须要考虑风险性和普适性,所以药力一般偏弱,通常需要按照说明书2~3倍的用量,才能基本上达到一般煎煮汤药的水平。

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成年人可以按照说明书上成人用量的2~3倍服用,除非病情特别轻微。非处方药都没有猛的药,都是相对比较温和的,用量上不用太纠结,差不多即可。当然,一切都需要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如果自己拿不准,请遵循专业人士的指导。

关于小孩子用中成药,有些药房会说某些中成药小孩子不能吃。其实只要辨证对了,大人吃的中成药小孩子都能吃。小孩服用小儿中成药,就根据说明书建议用量服用就可以,如果是服用大人用的中成药,可以参考以下的用量建议:

1岁以下的小朋友服用量可以是四分之一说明书建议量。

1~2岁以上小朋友服用三分之一说明书建议量。

2~6岁小朋友服用二分之一说明书建议量。

6~12岁小朋友服用三分之二说明书建议量。

12岁以上基本可以服用说明书建议量。

注:用量建议仅供参考,拿不准的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服用。

补充讨论

问:如果不处理干呕问题大不大?

问:吃喝葱豉汤行吗?

答:这个案例主要问题在太阳,只处理太阳,应该也可以,只是可能没那么快

问:这个案例小柴胡颗粒加上姜汤可否?

答:可以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收藏/分享本篇文章:
本文来自小编搜集整理,不代表健康驱动力立场,转载请注明原出处。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jkqdl.com/6798.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