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千万别着急用“板蓝根”等凉药

冬天容易感冒发烧,很多人一旦出现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就会马上冲一袋“板蓝根冲剂”喝,希望就此能扑灭感冒的苗头。

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治不了病,还会“引邪入里”,使感冒扩大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中医治疗外感的准则:“在卫汗之可也”。

板蓝根冲剂

感冒初期,不能着急吃凉药

“在卫汗之可也”出自清代名医叶天士所著的《温热论》。中医将病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细分为“卫、气、营、血”四个层次。

其中,“卫”指的是初期,这个时候病邪尚在体表,身体会迅速启动“应激反应”,提升身体的各项功能与初入的病毒抗争。生活中很多体质强的人,喝个热汤、热后,自己出出汗,感冒就好了,凭借的就是身体的应激能力,热汤、热粥提高的是身体代谢率。

而板蓝根或黄芩、石膏等凉药,却会降低身体的代谢率。我们在长痘痘,或是嗓子红肿热痛时吃它们,是为了降低代谢率,减弱炎症扩大速度,但如果在感冒初起时吃,降低了身体的应激能力,就相当于为病毒的入侵敞开了方便之门,自己给自己“釜底抽薪”。

感冒初期不能着急吃凉药

这也就是文章开端所说的“引邪入里”,意思是将原本可以速战速决的“歼灭战”,人为地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如此一来,病程会延长,病势也会加重。

即便是热性感冒需要用凉药,也要配合着解表药同用,比如石膏要配薄荷,黄芩要配荆芥,栀子要配豆豉……这些是名医蒲辅周治疗外感常用的“药对儿”,其中薄荷、荆芥、豆豉都有发散作用。

在这里需要特别提示大家的一点:中医的“汗法”不一定是要出汗,而是通过各种办法把邪气从体表透散出去。这种顺应、成全身体应激能力的做法,其实就是中医治病的特点:让身体说话!

清热凉药,吃对用对很重要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是不是板蓝根这样的凉药绝对不能用了呢?并不是。板蓝根有它的用武之地,那就是病邪从表传入里,从卫到营血阶段时。比如,感冒发展为扁桃体炎,当扁桃体化脓,舌头都是绛红色,发高烧时,这时候要借助板蓝根的凉性,凉血清热。

但即便到了邪已入里的程度,中医也仍旧最大可能地顺应自身功能,启动自身的抗病毒能力。叶天士的这句话全文是:“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意思是,即便到了邪气入里的阶段,仍强调透邪外出的重要,比如到了高热神昏程度,需要用玄参、羚羊角之类清热重剂时,中医仍旧主张配以银花、连翘、竹叶辅以透散。

清热凉药吃对用对很重要

具体到日常感冒上,嗓子疼的感冒多是热性,用到凉性的“双黄连口服液”“银黄口服液”等药物中,也有能透散的金银花。如果是感冒初起,最好配合“感冒清热颗粒”,后者透散之力更强,而且温性可以反佐凉性,避免冰覆邪气。

身体的应激能力是生机,身体健康、体质好的人,才会有很好的应激能力。同样是感冒,年轻人会发烧,但换成老年人,即便炎症已经很严重了,体温可能仍旧不高,因为他们身体的生机很弱,体质已经弱到无力应激。

从这个角度上看,感冒初起不用凉药,包括平时也不轻易用凉药的做法,往小了说,是为了防止感冒时引邪入里,往大了说,是为了保护身体的生机,因为生机一旦被遏制,生命就变成了死寂。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收藏/分享本篇文章:
本文来自小编搜集整理,不代表健康驱动力立场,转载请注明原出处。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jkqdl.com/11698.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