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凉东西呕吐或拉肚子怎么办?干姜来帮忙!

平时,小孩便秘多一些,所以一直在研究便秘的路上摸爬滚打,偶尔来一次呕吐,还真是手忙脚乱。

孩子吃凉东西呕吐

晗晗的第一次呕吐,发生在夏天。有一天幼儿园上课时间,她的老师给我打电话,让我去接孩子,说晗晗吐了,状态不太好。当时我还纳闷,早晨出门还挺好的,也没啥异常。当看到孩子时,人也有点蔫吧,还说肚子疼。在回家路上,又吐了一次,我看了看舌苔,舌苔白,湿哒哒的。

于是我在脑子里开始想呕吐的各种情况。第一个想到的情况是积食。吃的食物超出了肠胃消化能力,食物在胃里发酵生热膨胀,然后孩子吐出来,胃中没有这些堆积难消化的食欲了,呕吐就好了。如果是积食的呕吐,肯定会有口臭,舌苔厚,大便臭,或者大便不通畅,磨牙,放屁臭等积食的症状。晗晗没有这些,不是积食。

第二种情况,就是受寒的吐。有的妈妈很疑惑,受寒也会吐?其实原理是这样的——我们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一方面是通过呼吸,一方面是通过我们的皮肤毛孔,这样可以保持身体内的气压平衡。身体一旦受寒,部分毛孔关闭,不能正常换气,导致体内的气压平衡出了问题,食道的气压平衡不正常了,就容易呕。不过一般是受寒严重表闭(可以理解成体表关闭门窗)严重时才会出现。

如果是受寒的呕吐,肯定是怕冷的,大人会觉得自己很冷,孩子会主动要穿衣服。有的时候,也可能会伴随感冒症状,比如流鼻涕,打喷嚏等。此时的舌苔,是淡白色,我问了问晗晗,是否觉得冷,她说不冷。这种情况也排除了。

水饮上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里虚寒的呕吐。也就是肠胃里寒多,肠胃的阳气不足了,这时候会导致水饮上逆,正常的胃肠消化吸收的功能都是让东西往下走,阳气不足时,这个正常的功能会出现紊乱,本来要往下走的变成了往上走。这时候就会呕吐。

里虚寒的呕吐,会舌苔白,湿哒哒,感觉孩子肚子里都是水一样,一按肚子咕噜咕噜的响,也不愿意喝水,会伴随腹痛。对照了大晗晗的舌苔等各方面,再觉得和虚寒呕吐最贴近。

回家路上,我翻看了幼儿园最近的饮食,水果里面吃的最多的就是西瓜。西瓜也叫小白虎汤,性味甘寒,归经入心,胃,膀胱经。主治功效: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小便。

如果是天热,小便黄少,唇红,怕热,可以适当吃,不过大晗晗属于那脾胃平时就有点寒的孩子,夏天呆在空调房里,也没有暑热难耐,总吃西瓜,她娇嫩的小肠胃肯定受不了。这个时候,我脑子里就开始码出好几个方法:接着吐、推拿、吃点理中丸、干姜打粉塞肚脐。这几个方法在处理中焦受寒的呕吐或拉肚子时都很好使。

中焦受寒呕吐处理办法

先说说“接着吐”。在中医育儿里有一个观点是,疾病都是正邪斗争的产物,孩子吐,说明身体在启动身体的防御机制,把身体里的本身不需要的东西排出来。所以不能盲目止吐。但是撒手不管,让娃接着吐…又太像是后妈的作风。

推拿属于中医外治法,常见生病,是可以通过推拿来解决的。呕吐的推拿可以选择点揉中脘,外劳宫,一窝风,足三里,推天柱骨。不过我又比较懒,不想推拿费力气。

理中丸,是可以温中散寒的中成药,中焦温暖起来,那么里虚寒的呕吐也会止住。但等我翻出家里的理中丸一看,已经过期很久了。

干姜打粉和塞肚脐

只剩下干姜可以拿来一用。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经。可以温暖中焦,化开寒湿寒痰,帮助气血恢复运转。它就像小太阳一样,可以温暖孩子的小肚子。由吃凉东西引起的呕吐、肚子痛都可以用。

方案是:干姜打碎塞肚脐,再煮个姜汁

具体怎么操作呢?

干姜塞肚脐

1. 先把干姜准备好,放在料理机里打碎,越碎越好。

2. 用温水把打碎的姜粉调成糊状,塞在肚脐里,用医用胶带固定。

3. 2个小时,更换一次。

姜汁粥

1. 把干姜放在锅里,加水大火烧开转小火20分钟,煮出姜汁备用。

2. 用煮出的姜汁煮粥,给孩子喝。

如果着急喝粥,等不及煮姜水,可以把干姜用干净纱布包起来,和米一起下锅煮,米粥熟了,就可以喝,再把纱布包扔掉,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不会让孩子吃到姜块。

注意:

如果孩子呕吐严重,滴水不进,可能会低烧,容易有脱水的危险,这时候建议要及时就医。

如果家里没有干姜,可以用生姜,不过生姜解表最好,温中的效果比干姜差一些。这时候我们可以把生姜切碎,放在铁锅里小火干炒,直到生姜炒热炒干,再给孩子塞肚脐。

这次生病的结尾是这样的,大晗晗喝了干姜粥,干姜粉塞肚脐,呕吐很快就好了。后面她自己说:“我不太适合吃西瓜。以后少吃点。”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收藏/分享本篇文章:
本文来自小编搜集整理,不代表健康驱动力立场,转载请注明原出处。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jkqdl.com/4064.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