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的助教跑过来跟我说:老师,咱们出品的南瓜米浆,我认为小朋友不能吃。
我很吃惊,问:为啥?
她认真地跟我说:小儿在3岁以前,不能吃任何添加了糖的食品。
我说:可是我们的南瓜米浆里,只含有很少量的蔗糖。
她说:那也不行。
我问:依据呢?
她说: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发布的一则公告里,就建议“禁止食品生产商在 3 岁以下婴幼儿食品及饮料中添加游离糖。”
我说:你是中医研究生,你单纯从中医的角度想想这个问题,你认为对吗?
她想了一下说:反正现在的育儿专家都是这么说的。
人家世卫组织手上没有中医这个宝贝,怎么说都行。可咱们学中医的,就不能抱着宝贝再说瞎话了。我看了一下世卫组织的声明,大致的意思是糖吃多了,一是会损坏牙齿,二是会让孩子发胖。所以吃糖被定性为一个伤害孩子身体健康的行为,因而被禁止。看着没毛病。
但咱中医里有句话:离开剂量和病情,单论药物的毒性,都是耍流氓。“量”很重要啊。同志们!在中医里,吃啥都不能过量,水喝多了还中毒呢,别说吃糖了。但是绝对不能因为怕过,就彻底的禁止。糖和水,都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啊。我们这里讨论的糖,主要是白砂糖,也就是蔗糖。现在乱七八糟的糖精和替代品太多,就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了。
《随息居饮食谱》由清朝名医王孟英先生编著,算是中医近代食疗养生宝典了。里面对于白砂糖的表述为:“白砂糖,甘平,润肺和中,缓肝生液,化痰止嗽,解渴析酲(酲:酒后神志不清),杀鱼蟹腥,制猪肉毒,辟韭蒜臭,降浊怡神。辛苦潜移,酸寒顿改,调元赞化,燮理功优。”
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是,可以调整身体,恢复元气,调和脾胃,疗效很赞。但是文中也说了:“多食久食,亦有生虫之弊”。
事实上,小儿多脾虚,甘入脾,有甘味的食物适量食用,不但无害,反而可以健脾养胃,滋补力气。绝不能因为过量服用会引起龋齿,就弃之不用。这不就是因噎废食么。
我就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好多家长对食品里含有的糖分都如临大敌,锱铢必较,但给孩子喝起果汁来,那是一杯接着一杯。我看了网上“某香妈妈”的研究,说一杯果汁约等于19勺(茶勺)糖。就可见,与其死磕食物里的那点儿白糖,还不如少给孩子喝果汁呢,否则真是舍本逐末了。
我们小时候,可没有各种一阶段二阶段的奶粉,断奶之后的第一个辅食就是糖稀饭。这是老百姓的智慧,也是中医的智慧。
小儿脾胃弱,无法消化坚硬的、能量过高的食物。就好像是大病中的人,反而应以靡粥为主。所以糖稀饭是最适合孩子的食物,不但健脾和中,还特别容易消化吸收,从而化生气血津液。
学了中医,一定也要学会辨证地看问题,绝对不能把任何东西单独拎出来,脱离实际的进行评价和定义。糖是如此,盐也是如此啊。好多家长不给孩子吃盐,说是会增加肾脏负担,但要知道,咸味养心,没有盐,就好像给孩子断了电,始终处于低版本状态啊。
幼儿食品可以少盐少油少糖,但绝不能无盐无油无糖,尤其是夏天孩子出汗多,更是需要及时补充盐分和糖分,否则很容易造成孩子心气虚弱,脾胃不调。
中医里就没有绝对的东西,凡事都要阴阳两面看待。不能过,要保持中道。如果孩子气阴两脱,还要喝浓煎独参汤呢。“孩子不能吃人参”?在中医里,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