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好体质,从保护好胃气开始

我们应该都有过饿的体验,也有过撑的时候。

饿的时候,身体的求救信号是很明显的。有的是肚子咕噜咕噜一阵叫。有的是心里感觉空唠唠的,总想找补点什么来填充下。还有的呢,是全身没什么力气,像散了架一样,不想动,只想瘫着。再严重一点的可能是,手乃至身体会不自主地微弱颤动。

撑的时候,身体的信号也同样明显。可能是肚子的膨胀感。或者异物感,就像扎进手指的一根头发,虽然小得微不足道,但总有一种不舒服的感受。还有的会呕吐出来。但想必更多的人也是不想动,想瘫着。接下来,口腹之欲的满足感,渐渐地会被后悔代替:下次再也不这么贪着吃了。

但当下次再遭遇挫折,或者有其他什么借口的时候,我们还是会选择吃吃吃。其中的心理因素就不深究了,抱以平常心对待即可。我想说的是,无论是饿还是撑,我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不想动。

为什么不想动呢?那这个背后,其实都是胃的运转暂时受到抑制,或者出问题了。太饿,胃气虚弱了,运转不起来。太撑,和塞满整个胃的食物相比,胃气也显得力气不够,也运转不顺畅。

健康好体质,从保护好胃气开始

长此以往,我们的胃气会很受打击,可能变得越来越弱小。身体因为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差。同理,现在很多小孩子的错误喂养和错误治疗,就会导致胃气受伤。有的是偏虚胖,有的是偏瘦弱,有的是长期反复生病,根本的都是胃气首先受到伤害,后面才导致一系列问题的。

《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就说:“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景岳全书·杂证谟·脾胃》也说:“凡欲察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

都说明保护好胃气,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

在舌头上窥见胃气

我们知道,肝有肝气,有肺气,心有心气……那么胃也是有胃气的。

《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说:“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说明胃气除了有维持胃“消磨、腐熟”水谷的功能,也是其他脏腑维持正常功能的一种基础。

那怎么才知道一个人有没有胃气呢?或者说胃气强还是弱呢?可以通过舌苔来观察和判断。

正常情况下,舌苔是胃气向上熏蒸到达舌面形成的,《形色外诊简摩》中就说过,“……至于苔,乃胃气之所熏蒸……”这个过程就好像是地上冒出的微微青草一样,薄薄的一层,温温的润润的。这时候胃气就像阳光和雨露,是旺盛的,会让这些青草充满生命力。

胃气运转

但如果生病了,胃气就会被迫捎带邪气一起上蒸,那这时候的舌苔就不再是微微的青草了,而可能是杂草丛生的厚舌苔。厚舌苔还是有胃气的,只不过其中的邪气也挺嚣张的。另外,就是可能变成不毛之地的剥苔或者镜面舌,这时候是胃气很虚弱,或者没有了。

伤害胃气的常见原因

邪气在人体内由浅入深,以及停留时间逐渐延长的过程,对胃气的伤害也是逐渐加重的。

1.常见的受寒发烧,舌苔就是薄白的。因为这时候邪气在人体偏体表的位置,胃气还没怎么受到伤害,所以跟正常的舌苔是比较接近的。

这种情况,就是外感寒邪导致的,比如秋天的天气变化比较突然,如果加衣服没跟上,就可能中招的。给微微发一点汗,在生活中多注意一下即可。

有寒的舌苔

有寒的舌苔

2.随着邪气的深入,到达了中焦脾胃的话,对胃气的伤害就会大些了。比如,常见的积食,胃气直接和邪气碰面了,影响就挺大的。

这时候,邪气赖着胃气,要跟着胃气一起往上熏蒸,于是舌苔就会呈现出比较厚的状态。原因,作为老羊粉应该都比较清楚了,就是吃,吃多了,或者吃了难消化的食物,对吧?至于方法,建议暂时停掉难消化食物,或者少吃点,再给孩子揉揉肚子消消食。

厚腻舌苔

厚腻舌苔

3.但是,如果孩子长期都处于这种胃满、积食、瘀堵的状态里,那对胃气伤害就更大了。比较多见的情况是长期喂养不当,导致孩子脾胃受伤,运化功能宕机了,吸收不了营养物质,没有胃气的向上熏蒸,就可能出现剥苔的情况。

还有就是,小孩子的误治,长期持续用大量寒凉的药,雾化、挂水等等方式,导致身体空虚的状态,胃气大伤,蒸腾不上来了,也可能出现剥苔、镜面舌的情况。就像《温热经纬》讲的那样:若光滑如镜,则胃无生发之气,如不毛之地,其土枯矣。

剥苔

剥苔

这种情况,因为是长期伤害导致的,恢复起来就比较难比较慢一点,要调理好孩子的体质才行。就最好找靠谱的中医调理。当然,也有很多的妈妈是通过喂养和日常调理,把孩子的胃气养回来的。一方面把孩子的每次生病当作一次契机,帮助他排病,另一方面就是用反馈式喂养的方式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怎么保护好胃气?

观察它,感受它,满足它的需求。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绝大多数人看到愤怒的火苗时,会本能地扑向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都暂时掉进了这种负面情绪和感受的陷阱里面了。不过呢,现实生活中还总有个别人能不受火苗的影响。

我就遇到过两位。一位是杨爸,一位是韩老师。他们似乎都能把自己暂时抽离出来。杨爸是感性的体悟居多,他会感受你的话,感受你的情绪,甚至感受你的话和情绪对他身体的影响,最后还能一一化解掉。韩老师是理性的观察居多,他会屏蔽掉情绪的部分,而直接抓住问题的核心和诉求来解决。

其实,保护胃气也是可以借鉴这种方式的。就好像是静坐一样,跟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感,观察自己,观察呼吸,体会自己的感受。

1.隔一段距离来观察感受

有的人,深陷情绪陷阱的时候,就会一直想吃一直想吃。如果这时候隔一段距离来看呢?

比如,把自己想象成胃,嘴巴里包着一口饭。一直包着不吞下去。会是什么感受?难受,很想吐出来或者咽下去,对吧?这和胃里面太多食物,消化吸收不掉的感受很可能是类似的。

比如,摸摸肚子,是不是已经撑大了?感受一下胃里面的状态,是紧绷的,还是放松的,是膨胀的,还是刚刚好舒服的状态?每个人的饭量都不一样,每个人偏好的食物也不太一样,我们经历了饱和饥的状态,经历了各种食物后,才能慢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当然,也可以看舌苔,尤其是不太会表达的小孩子。不过舌苔的表现往往是滞后于身体感受的。身体此刻的感受会马上告诉你:我是不是吃多了,我是不是伤害到胃气了。

2.相信你自己的经验

有句话叫,“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讲的就是生活的经验。其实,按照经验来讲,我们知道自己的饭量是1碗还是2碗,我们知道自己更喜欢吃米饭还是面食,我们知道自己吃海鲜是不是过敏,我们知道自己吃了什么会肚子胀,会容易积食,我们也知道自己吃了冷饮是不是会拉肚子,对吧?自己的身体,没有谁比你更了解了。

自己的身体自己最了解

有情绪的时候,很累很累的时候,我们可能并不想马上吃饭,或者饿一顿也是没关系的,对吧?所以,就按照自己的观察和生活经验来满足胃的需求吧。让胃气能够顺畅地运转起来。

比如,现在可以结合你身体的需求选择养脾胃或者应季的食物,现在是秋天,白色入肺的食材,比如山药、莲藕、百合,或者秋梨。饱了,就揉揉肚子,散散步来消食,记得下次要少吃一点,不过度。

另外,还可以经常按揉或者艾灸中脘穴,可以给胃补充动力,让胃气运转起来。中脘是胃的募穴。募,是开口的意思。也就是说,胃的开口是中脘穴。而中脘穴又是任脉手太阳少阳足阳明的汇合之处,对于脾胃虚弱的人,肚子摸起来是冰凉的,吃一点点东西就肚子发胀,不舒服,这时候每天艾灸个10到15分钟,加上摩腹,就是很好的帮助。

最后再送你一句话:每天看看舌苔,让胃气像阳光一样展翅于你的舌头。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收藏/分享本篇文章:
本文来自小编搜集整理,不代表健康驱动力立场,转载请注明原出处。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jkqdl.com/6938.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